自考汉字学听课笔记
2、 部首法急待解决的问题是:统一部首数目及内容,统一字的归部。
3、 选取通用字和常用字的标准:统计原则,分布原则,构词、构字原则,常识原则。以上四条选字原则,有主有次,综合运用,不能单纯依据某一原则决定取舍。
4、 形旁的作用:提示,区别。
5、 文字具有稳定性和演变性。
6、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表意或表音的单位。偏旁的核心是部首。
7、 意符指的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8、 音符指的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在声音上有联系的字符。
9、 记号指的是和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和声音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
10、字符的性质决定于字符在构字时所起的作用。
11、现代汉字的4种基本类型:记号字、半记号字、表意字、意音字。
12、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决定采用北京语音标准,称之为“新国音”。
13、确定现代汉字读音的根本原则:1955年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14、多音同义字:记录的是读音不同的一个词,意义本来没有区别。
15、多音多义字:用一个字形表示几个读音几个意义。
16、对于识字教学的方法有3种: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17、汉字输入计算机的3种途径:键盘输入、语音识别、文字识别。
「名词解释」
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孤离性:文字作为语言的书面形式,不可能把语言所传达的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因而是语言的不完全信息。对此作出相应补偿的是,文字可以不按句而按词或按语素出现,可以脱离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孤立地出现。文字的这种特点被称为孤离性。音位文字的孤离性体现在以词定型上,汉字的孤离性体现在以语素定型上。
3、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文字类型的要求:语言类型是决定文字类型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字发生发展的过程正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门。我们只有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合理地解释世界上文字类型的多样性,才能科学地认识汉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4、切音字运动: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厦腔》在厦门出版,这是中国第一个汉语拼音方案。卢戆章在书的自序中讲到切音为字的三大优点:容易学,容易记,容易写。从《一目了然初阶》出版到辛亥革命20年之间,共提出了27种切音字方案,但真正在社会上得到推广的只有王照的“官话字母”和劳乃宣的“合声简字”。1913年“读音统读会”通过投票的方式议定了汉字的《国定读音》但是没有得到大面积认可。直到1918年11月,在“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才公布了“注音字母”。
5、隶变:传统上为汉字作历史分期是从字体的演变着眼,把汉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以前的文字是古文字,包括:小篆、秦系文字、六国文字、金文、甲骨文等;隶变以后的文字为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等。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和飞跃。
6、提高汉字化水平:为实现汉字标准化,建国以来做了两件工作:一是简化汉字,二是整理汉字。简化汉字包括减少笔画和精减字数。为精减字数做了四方面工作:整理异体字,整理印刷通用汉字,废除生僻地名用字,淘汰部分计量单位旧译名中的生僻字、复音字。
7、现代汉字:指的是记录现代汉语的汉字,即记录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汉字。现代汉字是经过改革、经过整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用字,它在形体上也不完全相同于以往的汉字。具体的说是:以《现代汉语常用字总表》的3500字为基础的,以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字为主体的,并且还包括将来整理后颁布的姓名专用字,地名专用字,译音专用字,科技专用字,行业专用字在内的记录现代汉语的全部汉字。
8、规范汉字:指的是见于《简化字总表》的简化字,也包括古今通用的传承字,还包括收到《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
9、不规范汉字:指已经被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1986年被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以及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10、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是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读写的一种语言教学法。教师要首先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方案的能力,用汉语拼音阅读和作文,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然后在阅读和作文中逐步引进汉字,最后达到全部使用汉字阅读和写作的目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在学生入学不久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作文同时起步、交叉并进,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及书面语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11、汉字的字频统计:汉字的使用频率不同,即在一定范围内的书面上反复出现的频率不同。按字频分类,使用频率高的字称高频字,使用频率较高的字称次高频字,使用频率低的字称低频字,使用频率极低的字称罕用字。一般来说,高频字的出现频率是0.1%,次高频字的出现频率是0.01%,低频字出现频率是0.001%,罕用字出现频率是 0.0005%到0.0001%. 12、高频趋简:使用频率越高的字符集的平均笔画数越少。国标一级字的平均笔画数是9.766画,高频字的平均笔画数是7.977画。
13、汉字效用递减率:字的使用频率不同,越是常用字使用频率越高,越是罕用字使用频率越低。
14、常用字笔画趋简率:应用频率较高的字平均笔画数较少,应频率较低的字平均笔画较高。
15、部件: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部件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现代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相离和相接两种类型。
16、“北拉”:瞿秋白拟定了《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并在此基础上写作出版了《中国拉丁字母》一书。1931年这个方案经苏联有关部门批准,随后在海参崴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大会以后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开始在苏联远东地区的中国工人中传习。
「简答题」
一、简述文字的产生过程:
世界上所有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如果这种图画用于记事或传递信息,就是文字的前身-文字画儿。早期的文字画儿用一幅或一组图画来提示事件,传递信息,以后逐步与语言结合,由提示事件到提示语言,而所提示的语言单位一旦确定为词,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词的文字符号。由文字画儿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就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表意符号。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照语言中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诞生了。
二、为什么说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产生文字的需求和可能,文字才会产生,时间通常是在阶级社会产生前夕。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文字的首要存在理由就是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
三、为什么有人称汉字为语素文字?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个由若干音位、音节组成的语音系统和由语素、词、词组、句子、句丛组成的语法系统。汉字记录的是词或者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就是一个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见得是一个词,所以,汉字可以称为语素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
四、简述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和作用。(为什么要实行双轨制?)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一致同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优点是:采用拉丁字母,是音素字母,是用来拼写汉语口语的。这3个特点又称为拼音三原则:拉丁化有利于和国际接轨,音素化最合乎现代语音学的要求,口语化有利于推动现代汉语的发展。
作用有:
1、在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帮助我国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文字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2、现在拼音字母普遍用于工具书的注音、书刊的索引、无线电报、中文电脑等,还用于聋哑人的手指字母;
3、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面对国际语文现代化的新浪潮,面对拉丁字母国际公用的现实,我们必须在使用汉字的同时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例如在计算机中文信息化处理上运用汉字编码输入法,学习起来费时费力,如果利用拼音转化法则没有这些烦恼,使中文信息化更趋近于大众化。要实现中文信息化,必须充分利用汉字和汉语拼音,实现中文信息处理的“双轨制”。
五、汉字适应汉语表现在哪里?
汉字是语素文字,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汉字满足了区别同音语素,准确记录语言的需要。为了区别单音节同音词,汉字主要汉字通过字形分化的手段,造成了大量的形声字。形声字以形旁表示意义范畴,声旁表示读音,汉字的孤离性使汉语有了高度的灵活性。如有了“治水”这个词就可以类推出“治洪”“治海”“治田”等词汇。汉字的区别性能好,适应了分辨同音语素的需要。如我们知道字意就可以大概地了解词意。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汉字规范化水平,使汉字更加适应汉语。
六、为什么说今后对汉字简化应持谨慎态度?
简化汉字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有一批常用字或通用字笔画仍很多。在电脑上有些字只能是黑漆漆一团,有些人以此为据,认为应继续简化汉字。
相反意见则认为,汉字经过简化,常用字平均笔画降低到10画左右,汉字书写的困难已经大大减轻了。从50年代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至今,全国已有6亿以上人口学习、掌握了简化字,如果再继续简化,会给人们带来不便,也会对出版物和电子计算机机字库造成很多困难。人们希望文字不要总是处于变动之中,最好能稳定一个时期。
所以,对于汉字简化,应遵循“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方针。我们必须巩固汉字简化的成果,继续推行简化字,对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要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保持相对稳定,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以利于社会应用。
七、以拉丁化为例,说明党和政府对文字改革既慎重又积极。
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全世界共有60多个国家采用拉丁字母,对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有很大的好处。在科技方面,拉丁字母是国际公用符号。我们将来迟早一天要改用拼音文字,这是世界文字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并不是主张废除汉字。1958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周总理在报告中指出,文字改革是关系到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政府对它采取的步骤是很慎重的,希望大家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工作,但是汉字是不是就要被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所代替,现在还不忙着下结论,将来总是要变化的。从周总理的报告中我们看出党和政府对文字改革既慎重又积极的,是经受得住时间检验的。
八、你怎么看待“识繁写简”?
简化字简便易学,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汉字的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是有益的。现在若在基础教育中让中学生识繁不仅不必要,也不能。但在一定的文化层次及工作需要的人当中应该识繁,以利于海外文化的交流和继承古代文化。“印刷用繁、手写用简”在大陆是行不通的。
九、汉字能否“见字知义”你如何看待?(把形声字讲成会意字)
把绝大多数的汉字分析为会意字,并以为这就是汉字科学性所在,显然不妥。早期形声字,由于字源分化,产生强化形声字,类化形声字,分化形声字。因而使有些声符带义,这是汉字发展中的一种历史现象。现在汉字不再用这种发展方式,现在汉字中具有示源声符的形声字只是历史积淀。无视汉字中的文化积淀,随意解释就会破坏汉字文化。但是在外国的成人教育中用俗字源和当代字解释进行汉字教学是可以的。
十、你怎样看待汉字的优越性问题?
我认为汉字优越性提法不妥,不同语言文字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能完成本民族交流思想、记录文化的任务。不能说A民族的语言文字就比B民族的文文字优越。研究汉字优越与否,要上下纵横、全方位地观察研究,而不能只凭对个别的、局部现象的个人感觉去下结论。诸如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汉字在开发人类智慧领域内具有神奇的特异功能、汉字体系有着自身严密的科学规律等说法,都是违背科学、不负责的无稽之谈。
十一、为什么说汉字是记录观念而不是记录语言呢?
首先从汉字的形成所表现出的功能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甲骨文的一系列象形字,如日、月、目、雨等,这些字都是以形表义,并不记录语言,在比甲骨文出现更早的字的雏型,即原始的刻画符号,就更与记录语言无关。汉字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汉字从根本上说不是以语言的变化为转移的,汉语的发展早已形成了众多的方言,但并没有改变书同文的汉字。关于形声字,有许多字的声旁现在并不起表音的作用,但声旁表义这一汉字的本质属性几千来却始终未变。所以说,汉字是记录观念并不是记录语言的。
十二、国家切分汉字遵循的规则是什么?
1997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信息处理用BG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采用“从形出发,尊重理据、立足现代,参考历史”的原则来制订的。具体的部件拆分原则有: 1、不能违背形体原则,相离、相接的部件可拆,交重的笔画不能拆;2、遵照结构规律的原则,有理据拆分、无理据拆分;3、对应关系的原则;4、适度拆分,合理控制下限的原则。
十三: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
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分为笔画和笔顺、部件和字型两个层次。独体字是由笔画按照一定的书写顺序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合体字是由部件按照一定的结构类型构成的,末级部件是由笔画或笔画的组合构成的。
十四、现代汉字的整理:
1、整理异体字:原则是从俗与从简相结合,照顾书写方便,如果从俗与从简不能兼顾或繁简差不多的时候以从俗为主。2、整理印刷铅字字形:1965年1月文化部和文改会发出《关于统一汉字铅字字形的联合通知》,其中《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共收字6196个。3、改换生僻地名用字;4、统一部分计量单位用字;5、颁布现代汉字通用字笔画、笔顺规范:1997年4月7日发布并施行《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
十五、拼音字母查字法:
以单字的次第为纲,把多音词分别排在单字的下面,即音节。汉字。字母分层序列法。第一层按照拼音字母排序,第二层在同一个音节中按照一定的原则给同音的汉字字头排序,第三层是在某一个汉字字头下按字母顺序,排列多音词。
十六、250部的部首检字法有那些缺陷?
有些部首对大家来说显得生僻;有的部首收字偏少,甚至部内无字,如“龟”部;部首偏多,与人们熟悉的214部有差距;由于在许多工具书中,字的归部不同,所以按部首查字十分不便。尽管它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以上缺陷没有被大众普遍接受。部首法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要统一部首数目及内容,二是要统一字的归部。
十七、为什么说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梁?
文字体系的改革对于文化的传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作用,至于这种负面作用的大小,决定于文字的负载功能的强弱。由于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不同,各种文字所负载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情况不同。汉字的负载量,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化和负载量,是其他文字无可伦比的。
「论述」
一、为什么说现代汉字学是时代的产物?
现代汉字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现代汉字的属性和应用。这门学科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它是朝代的产物。也就是说,它是100年来语文现代化运动的产物,是历史上关于汉字及拉丁化的4次大争论的产物,是新时期语言文字的产物。
1、关于汉字的第一次争论: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给汉字注音,减轻学习汉字的繁难。1918年11月,在“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公布了“注音字母”,这是汉字有史以来遭受的第一次冲击。
2、关于汉字的第二次争论:这是五四时期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国语罗马字拼音和以钱玄同为代表的拉丁化之间的争论。1931年9月26日,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参崴召开,通过了《中国汉字拉丁化化的原则和规则》共13条。在1952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吴玉章同志深刻地总结了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历史,本着自我批评的精神,检讨了自己在文字改革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一是认为文字是上层建筑,是有阶级性的。二是没有估计到民族特点和习惯,认为汉字可以立即用拼音文字来代替。三是没有认真研究怎样才能配合现实、适应历史。和吴玉章同志一样,许多热心于拉丁化新文字的有识之士都不在不断修正着自己的认识。(文字改革是怎样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的?)
3、关于汉字的第三次争论:解放以后,在文字改革的背景下,关于简化字和拉丁化展开了第三次争论。本次争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是要创造统一的汉民族共同语,即推广普通话。二是要改善汉字这个交际工具即公布规范化的简化汉字。三是要制订音素化、拉丁化的标音系统即《汉语拼音方案》。但汉语拼音不可能马上代替汉字。
4、关于汉字的第四次争论:在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之后,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之间的争论,争论的核心集中在怎样评价汉字和怎样看待汉字的前途上。本次争论卷入人数众多,规模空前。促进了有关汉字的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有关汉字的理论和应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总之,这四次争论促进了现代汉字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现代汉字这门学科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了。
二、举例说明形声字声旁示源功能P187
形声字声旁的主要功能是提示语音,此外,有一部分形声字声旁还有显示语源的作用。声旁有示源功能的形声字绝大多数是分化字。文字职务的分化以文字的兼职为前提。所谓的文字的兼职,是指由于词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造成大量的一字多义和一字多音义的现象。分化字的最通常的办法是在原字形上增加表意的形旁,使原字形成为事实上的形声字的声旁,如果新产生的形声字承担的是本义或引申义,那么声旁就具有示源功能。
例:P188
分化字之外,还有些同源字,不仅声近义通,而且在字形上以形声字的声旁表示语源义。例:P188-189
音义同源的形声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声符并无某义,但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同有某语义。例:P189
「应用题」
1、笔画之间的三种关系:相离,相交,相接
2、部件之间的两种关系:相离,相接。
3、多音同义字有:
血xue4(血统、流血牺牲),xie3(鸭血,流血了)
削xiao1(削苹果),xue1(剥削),薄bo2(单薄),bao2(太薄了)
4、多音多义字有:难nan2,nan4,娜,na4,nuo2
5、现代汉字的简化
汉字简化的方针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简化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古字、有的是群众中流传的简体字,还有“解放字”或最近新造的字。
简化方法有8种:P121
6、现代汉字构成方式:P153
7、100%表音:P175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5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