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贵州自考网 > 文学类> 正文

2004年4月“现代汉语”串讲资料

绪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广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现代汉语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
 “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
 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
 二.现代汉语的方言
 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
 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
 (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
 (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
 (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
 (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
 (五)客家方言以贵州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
 (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贵州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包括三次方言:闽南、闽东、闽中。
 (七)粤方言以贵阳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
 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
 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
 了解: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
 了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以上三点要理解书第9-11页)
 绪论部分出题约占3-5分
 第一章语音
 语音概括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
 (一)语音的生理属性
 了解: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二)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
 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4、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

[1]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文学类 2004年4月“现代汉语”串讲资料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贵州自考网

本文地址:http://www.zk.gz.cn/zl_wxl/5761.html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5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贵州自考便捷服务

贵州自考网考生微信交流群

贵州自考网考生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