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贵州自考网 > 历史类> 正文

2009年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课堂复习资料(2)

  一、晏殊《浣溪沙》一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两句有何意蕴?此两句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首先,这是一句白描式的写景,"落花"与"归燕"都是呈现于作者眼前的实景;其次,景物中又有丰富的蕴含和象征意味,"落花"象征着生命的衰亡与短暂,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体现,而"归燕"则象征着新生与永恒,同样是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的体现.最后,作者在句中直接倾诉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对落花的逝去"无可奈何",表明了对美好的生命终将结束的哀叹和惋惜,而"似曾相识"的归燕却重新唤起了作者对生命的希望和信心.

  这两句也形成了一副工巧的对句."花落"与"燕归"都是暮春景色,而"花落"写视线的从上而下,"燕归"写视线的由远而近."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则是作者的感叹.这两句无论是从字面上还是内容上,以至情感上都是既相对又相衬,同时借助虚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使得这一对句更显工巧流利.

  二、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答:(1)这篇史论对比鲜明,抑扬有致.先叙述了后唐庄宗破燕灭梁,大获成功,其意气之盛,再叙其衰败,走向穷途末路.这种先扬先抑的写法,形成了盛与衰、兴与亡、成与败、得与失的鲜明比对,有力地突出了国家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人事的论断.

  (2)本文是一篇史论,但有浓厚抒情意味.行文中时而以唱叹起笔,时而出感慨之句.如作者在概述庄宗事迹时,发出"可谓壮哉"、"何其衰也"的感叹,结尾处再次提及庄宗的盛与衰,发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慨叹,意味无穷.语气词的使用和一唱三叹的写法,使整篇文章充满了浓烈的抒情意韵和艺术感召力.

  三、概括柳永《雨霖铃》词上下片的基本内容及其写作手法?

  答:此词上片描写别情别景,下片设想别后相思,整首词采用虚景实写手法.开篇一连用了寒蝉、长亭、晚、聚雨等意象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构造了凄切悲凉的氛围,使离别的愁苦更加浓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凄楚的别情形象化,感情细腻、真挚动人.下片写词人设想别后情景:萧瑟的秋景更添惆怅,"多情自古伤离别",将词中的离愁由词人推而广之,使之具有了更深广的意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连串暗示离别的意象,本是虚拟之景,却又出以实写.酒醒之时,漂泊水上,满眼看到的只是杨柳残月,融情于景,更显凄清孤寂.最后结尾处叹息虽有良辰好景却无爱人陪伴,千种风情无人分享,表达别后相思,真切自然,意味无穷.

  四、谈谈苏轼《前赤壁赋》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1、主旨: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处境艰危,心情苦闷,有时也从自然山水和佛老思想中悟出之道.本文借游览赤壁,探讨宇宙人生的哲理,内心深处有其复杂的思想斗争,终究归于热爱生活,关怀世事,人生态度仍是积极、欲有所为的.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在身处逆境时,能够不甘沉沦,忘怀个人得失,总想有所作为,觉得有价值的贡献不会成为过去,实属难能可贵.

  2、篇中主客对话,实际上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客"在吊古伤今之余,喟叹人生短促且变动不居,从而陷入痛苦,这里把个体的人与浩渺的时空放在一起,突出了"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的巨大矛盾."苏子"则试图去消解这一矛盾.他以水月为喻,说长江水奔流不息,但长江始终未曾消失;月亮时圆时缺,但它毕竟没有增减.推而广之,如果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一瞬都不能保持原来的样子;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又都是无穷无尽的.这样,人也就"同于万物",到达永恒的境界了.这种宇宙观虽不够科学,但它既表现了作者对政治迫害的蔑视,对所追求理想的执著,以致身处逆境却依然豁达开朗,同时,也流露出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最后作者思想中的积极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而占了上风.

  五、谈谈秦观《鹊桥仙》一词的题旨及艺术特色?

  答:题旨:借牛郞织女相会之事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纯真爱情,温柔中有果决,幽恨中有自宽.

  2、艺术特色:①叙论相同,叙述精当,议论精警,以叙议深化感情.提高词境,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②语言精警.

  六、分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中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

  答:本篇词意含蕴深永,笔致委曲,还由于作者运用了传统的香草美人比兴手法.比兴的运用不拘限于局部,更不是句譬字喻,而是融贯全篇,构成了整体的象征意蕴.上片借物起兴,以伤春、惜春、留春、怨春,来象征宋南渡后抗金局势的潮起潮落;下片托古喻今,以陈皇后遭遇比况自己的现实处境,借美人以喻君子;最后的残春景象,也象征着岌岌可危的政局.此外,此词的又一艺术特点是继承《离骚》传统,以男女之情来反映政治斗争.

  七、谈谈陆游《书愤》一诗的题旨及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答:1、主旨:这是陆游著名的一篇爱国诗.诗人借守边士兵之口吻,痛斥主和派苟且偷安的和生活,表达了广大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和中原遗民日夜盼恢复的愿望.

  2、此诗四句一韵,成为一章.三章分别从三个角度落笔.第一章写统治者,第二章写守边战士自身,第三章写中原遗民.三种人三种不同生活状况,三种不同心情.统治者醉生梦死,主和不战,内心麻木仁;守边士兵远离故乡亲人,在荒凉的边境长期戍守,多有抛骨异域者,但壮志难酬,内心怨愤不已;中原父老忍辱含耻,渴望恢复,但屡盼屡空,内心痛苦失望之极.诗人把这三种人放在抗金大业中进行对比,强烈地表达了鲜明的爱憎感情.

  八、说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的具体内涵,并论述其艺术特点?

  答:这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她遭遇国破家亡、丈夫去世,晚景极为凄凉.词中抒写了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几近绝望的哀伤.是词人南渡后悲剧人生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动乱时代妇女的不幸遭遇,虽写个人感受,却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千古之下,读之仍令人同情泪下.

  2、艺术特点:①融抒情写景于一体,上下两片,一气呵成.②用铺叙手法,把内心的愁情与细微的感受层层展开,自然贴切.③叠词的大胆运用,新奇而贴切,向为词家所称赏.④大师运用齿音(四字)和舌音(16字),用入声韵也加强了词的凄楚,幽怨的效果.

  九、分析《窦娥冤》中窦娥的性格特征及其意义?

  答:窦娥的性格特征及意义.窦娥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善良质朴、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形象,她默默承受现实的苦难,不惜自我牺牲,对亲人充满了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之情.同时她具有不甘屈辱、不畏强暴的刚毅性格,如开始寄希望于官府能还她清白,但是当她认识到现实官府吏治的黑暗本质后,她的思想性格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第三折中,窦娥在赴刑场途中咒骂天地"怕硬欺软"、"不分好歹"、"错勘贤愚",对所谓的具有至高无上权威的天地的咒骂,实际是对整个不合理社会的咒骂,表明无情的现实使窦娥醒悟,她要向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抗争.临行前的三桩誓愿,更展示了她不甘屈辱的刚毅性格.

  总体来讲,《窦娥冤》这部作品通过塑造窦娥这样一个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女子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在封建制度下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的控诉与抗议,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璀璨夺目的瑰宝.

  十、课文《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及其塑造方法?

  答:1、《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形象:《西厢记》的突出之处,在于对崔莺莺的思想、感情、心理作了十分细致而深刻的刻画.崔莺莺是相国千金,她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一出场就情不自禁地感叹:"花落水流红,献丑万众,无语怨东风."正是这种难以名状、难以捉摸的"闲愁",使她不由自主地对张生一见倾心,并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索要莺莺,张生请好友百马将军前来解围,老夫人许婚又悔婚的情况下,崔莺莺决心对张生以身相许.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要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这实际是表现莺莺的"假意儿".可以看出崔莺莺在认可了爱情的合理性之后,她还不能不积蓄相当的心理准备,以便承受这种感情.莺莺和张生木已成舟以后,老夫人*迫张生上京应考求官,他们的爱情又面临新的危机.长亭送别时的那段唱词,揭示出她复杂的心理.既担心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将自己抛弃.莺莺和张生的最后团圆,实在是得之不易的.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这样的恋爱心理及其展开过程,是包含着深厚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容的.

  2、文中采用对心理的描写来塑造莺莺形象.这一折中的心理描写极为成功,"长亭送别"深刻展露了莺莺的心灵深处,在这一特定戏剧情境中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作者既写了莺莺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张生的百般依恋,又写了对别离的无限悲戚;既写了因为对功名的追求而造成对当前现实的强烈不满,又写了对张生金榜题名后是否会停妻再娶的深深忧虑.作者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所体现出的纯净的灵魂美.作者把莺莺在送别张生时所表现出的依恋、悲戚、不满、忧虑,都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珍视爱情、蔑视功名,里面没有掺杂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

  十一、分析《琵琶记》"糟糠自厌"中主要情节描写对塑造赵五娘形象的作用?

  答:赵五娘吃糠是在公婆年迈、丈夫不归、连年灾荒、走投无路情况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的一种必然选择,体现了赵五娘的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吃糠本已痛苦,但赵五娘要承当被婆婆误解和埋怨的更深的痛苦.赵五娘面对窘迫的处境,独立坦荡,毫无怨言.她的身上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妇女善良纯朴、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由于这种品质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因此更显得真切动人了.这一出还通过描写蔡婆的因误解而悔恨,以及蔡公的后悔自己催儿赶考,给媳妇带来的磨难,反映了赵五娘既为蔡婆的猝死而悲痛欲绝,又对蔡公的心里充满忧虑.这些描写都使赵五娘的艺术形象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血肉丰满.

  十二、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游园一段是如何刻画杜丽娘心理的?

  答:从情节结构看,这出戏是由"游园"和"惊梦"两部分组成的."游园"部分主要描写杜丽娘以少女之心将人的春天和自然的春天联结为一体,由此产生了一种来自天性中的对自由、青春和美的赞美与追求,在自然春天的怀抱中,她渴望自由,但深知这一切在现实中是得不到的."游园"在杜丽娘的性格发展过程中意义在于使她女性的青春觉醒了."惊梦"部分是"游园"内在情感的延伸,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只好到梦中寻觅,游园之后,杜丽娘春情不已,梦中与情人相会于牡丹亭,这是一个觉醒的女性做出的令世俗震骇的梦,这个梦是游园之后杜丽娘的性格的进一步发展.

  

[1]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历史类 2009年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课堂复习资料(2)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http://www.zk.gz.cn/

本文地址:http://www.zk.gz.cn/zl_lsl/7299.html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