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章节练习题七
发布日期:2021-07-02 编辑整理:贵州自考网
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章节练习题:第7章
第七章 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名词解释
1. 资源(resource):是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利用的、有价值的物质以及无形的资本、技术和才智等。
2. 农业资源(agricultural resources):是一种特定的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被利用的有形投入和无形投入。
3. 农业自然资源:是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需要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
4. 农业社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来自人类社会的物质技术投入和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
5. 可更新资源(再生资源 renewable resources):是指太阳辐射、水力、风力、地热、和各种生物构成的资源。
6. 不可更新资源(非再生资源,non- renewable resources):缺乏补充和更新能力,,或者其补充和更新周期相对于人类经济来说是太长了的资源。
7. 社会效益(social effect):农业的社会效益是指农业为社会提供基本需求和社会稳定所产生的效益,通常包括社会需求的农产品和就业机会等。
8. 经济效益(economic effect):农业的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生产推动社会发展产生的效益,通常包括农业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农业劳动者的经济收益和国家税收收入。
9. 生态效益(ecological effect):农业的生态效益是指农业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通常包括资源耗费速度、环境保护效果和景观美化程度。
10. 成本外滩(externalized cost)或成本的外部性:当系统所产生的一部分本应自己负担的成本实际上由系统以外的其他单位、个人或者社会承担时,这部分成本称外滩成本。
11. 收益外泄(externalized profit)或收益的外部性:当系统产生的一部分应自己获得的收益实际上被本系统以外的其他单位、个人或者社会获得时,这部分收益称为外泄收益。
二、问答题
1. 农业资源包括哪些类型?P198
答:根据资源的直接来源,农业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资源两大类。
它们可根据不同的原则,进一步细分。例如,根据资源的属性,农业自然资源可进一步分为可更新资源(再生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而社会资源可细分为工业产品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2. 再生资源的保护核心目标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保护?
答:再生资源保护的核心是把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控制在资源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以便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护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使之免于被过度利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直接限制收获量。(2)通过限制开发能力,间接限制收获量。(3)立法。在法律上确定资源的归属权或使用权。(4)经济政策。在经济上通过税收、补贴、工资、价格等措施控制开发者能够获得的纯利润水平,通过生物经济平衡关系达到保护资源生物的目的。(5)指定人口政策。通过人口政策的制定,使人口增长与资源条件相适应,减轻人口对资源的压力。(6)替代资源。通过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散需求压力,从而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3. 解决不可更新资源的枯竭问题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
答:资源枯竭是不可再生资源最终要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不可更新资源的枯竭问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加强替代资源的开发;(2)节约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加强像金属铁、铜这类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4.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协调?P197、211~213
答: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既是相互依赖的,又是相互矛盾的。(1)相互依赖关系:能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好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使农业能够长期提供丰足的农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也使农业经营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并且促使技术升级换代;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才能够保证持续的高产出和高经济回报。(2)相互矛盾关系:片面追求社会效益可能导致不惜成本和不顾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像20世纪60年代那样的大规模毁林开梯田和围湖造田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同样可能忽视社会的基本需求,一窝蜂投入预期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从而导致日常需求产品供应紧张的局面,而且只要有经济效益就会置生态环境于不顾,造成水土流失、化肥农药污染、养殖污水横流等现象;片面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可能忽视人们最迫切的生活需求和希望富裕的追求,最终还是改善不了生态环境。
协调: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充分了解当地的资源环境特点,趋利避害,进行合理的农业布局。资源与环境又受农业生产的影响,理想的农业生态系统,必然能够协调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全面体现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该了解一些最基本的资源经济规律(如自有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律、公共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律等)及其可能的生态后果,可以更自觉地采用相应的经济措施或其他措施,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更好地统一起来。
5. 经济外部性的解决途径是什么?(教材P314-322)
答:克服生态环境效益的经济外部性问题有两个基本的解决思路。一个是通过政府的增税、收费、补贴、免税等经济调节措施,使经济的外部性内在化。另外一个思路是通过产权的确定把外部环境变为内部产权,以克服经济的外部性。
(1)经济外部性的资金内部化措施。外滩的成本可以通过恰当的收费、罚款、赔偿、提高税率等经济手段使其内化成为企业内部的成本。外泄的收益也可以通过恰当的补贴、减税、降息等经济手段,使其内化成为企业内部的效益。对生态友好行为的外泄收益通过资金手段使其内部化方法又称为生态补偿。(2)经济外部性的产权内部化措施。一般情况下,政府通过税收、贷款准备金率和政府开支等经济政策调整,辅以其他行政措施,就能够实现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在市场充分发育和交易成本足够低的条件下,不管产权界定给谁,经济外部性问题都可以通过资源的产权确定来解决,而且产权的确定会同时使资源利用的社会总效益达到最大。
本文标签:贵州自考 农学类 贵州省自学考试《农业生态基础》章节练习题七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http://www.zk.gz.cn/)
⊙小编提示: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贵州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贵州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贵州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8888人已通过